| 一、业伪会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看,主要缘起信息壁垒的茧房效应,导致业主无意识或碎片化或形成依赖;另外业主忙忙碌碌,对小区事务和自身相关利益真的无心或无暇顾及;其次是非正常干预,或别有用心的业主,利用机制弊病,乘虚而入,混入业伪会。 (1)业主知识缺失,缺少当家做主的业主意识 从幼儿园到大学,没有任何思社课程,告诉业主有哪些权利与义务,啥叫共有物权,啥叫业主相邻权、用益物权,也更不讲物业管理的责任与义务...... 业委会和业主大会,更是秘密,一些业主买房十年都不知业委会是啥、业主大会是何物...... 一无所知的小白业主们,只知道买房、炒房就足以,知道太多,没意义,徒伤悲;或许,为了爱我们,才不告诉我们! 觉得物业就是来管理业主的,是小区的主人,是小区的大当家,有这样观点业主还真不少。 展开剩余87%指鹿为马 AI生成 本号创意 (2)省市层级法规缺陷明显,行业保护影子深重 事关居民居住福祉的民法典物权篇、物业管理条例、业主大会及业委会指导导则等,参与起草修订的,多数是住建房管部门、物业协会相关人员,然后是社会上的专家学者,这些人基本未参加过业委会,不知真正要做好业委会何其艰难,还要让业委会要做圣人。典型的何不食肉糜吗? 但是对物业管理要求,好像却是一松再松,听之任之突出。比如可以不要物业企业资质等级了,物业从业也不用持证上岗了,拎个包包刻个萝卜,就可以干物业了。 物业干好干坏,好似无人能管了;所以物业躺平干现象、被辞退还赖着干现象、物业掏空小区收益现象,层出不穷,也不是个事情;但是规范业伪会成为非常紧急的事儿了。比如对业委会审计叫得呱呱作响,但是少有人提对物业的每年审计;少有人提应对物业承接查验认真监管,避免走过场。 人和金钱 不对等的平衡 AI生成 本号创意 大有借规范业伪会来打击业委会的架势。其实君不见,网络上呼喊规范物业,甚至取消物业才是心声吗?这说明物业履职不规范或者失职,比业委会履职不规范严重得多、对业主的伤害大得多。 另外,法条规定多,罚则却几乎无,导致无法对物业进行监管,形同空文。 或法条含糊、含混,或细节不足,没有条文解释,可任由地方或操作人自由理解、自由发挥、自由解释,导致最终执行走样或被曲解。 披着虎皮的羊 法条的无奈 AI生成 本号创意 (3)筹备选举期中的不良现象 缺乏交流:小区业主缺少交流渠道,小区微信群虽多,都是物业把持,或者大大小小几百个群,就是没有一个全员实名群,业主们基本上难以了解更多对小区真正热心、且有对应能力的业主。 业委会候选人的产生和推举过程,欠透明、欠阳光,少有真正让小区各单元、各栋号业主内部推荐产生。一般就是,自愿者到社区报名即可;甚至一些社区报名期间,还对已报名人员、已报名人数,还当做机密,不告知业主。 不敢海选:出于各种目的,筹组出来的参选人员,少有敢用海选模式角逐最终候选人。往往都是报名的那些候选人,内部推选决定谁成为真正候选人。这进一步增加个别人抱团参选,或操控结果的可能。 资本时代 AI生成 本号创意 不愿民主:业委会候选人也好,管理规约也好,议事规则也好,少有筹备组敢于起草过程就让业主广泛参与讨论的,内部起草完毕,不公示直接上业主大会的也不是个别现象。 定位不清:业委会成立的意义和作用定位不清,多数社区心思是听话就行,多数物管科心思是不维权不炒物业就行,业主心思多数是别损害我利益就行。业委会成立真正意义是啥,谁都不想说;导致糊涂选。 外部侵入:部分小区物业或开发商处于保全利益,组织粉丝业主参选业委会或干扰业委会筹备,利用信息茧房和内推制度等,顺利入局成立业伪会;少数社区出于利益考量,组织人员参选,期望成立业萎会,也有期望成立红色业委会,结果好似成立了业微会。 兀鹫抢食 AI生成 本号创意 恶性竞争:现在越来越流行物业第三方服务,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,但是其中鱼龙混杂,少量第三方唯利是图,身兼多职,也是导致业伪会产生的一个原因。 物业间争夺楼盘,保盘撬盘,成立业伪会、或收买业委会、或打垮业委会,往往成为他们市拓大战的棋局。 另外,有了第三方平台,很多筹备大会,线下近乎无声无息,但是都神奇通过各种议题。 既没增加业主知情权、参与权,也没增强基层法治与民主,就是开会基本能成功了而已,这也蛮神奇,顺则顺,要出问题的话,肯定是很撕!而且也更难查证了。 (4)运行履职期中的不良现象 缺乏监督:业委会成立后,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,部分业委会难以规范运行。这导致业主对业委会的信任度降低,进而影响了业委会的正常工作。 利益驱动:一些业委会成员可能因个人利益而与物业公司勾结,接受小恩小惠或直接参与贪腐行为,从而背离了为业主服务的初衷。 内部矛盾:业委会内部可能存在争权夺利的现象,成员之间搞内耗,导致工作效率低下,甚至出现假大空的情况。 定位不清:业主对业委会的定位不清晰,对其职责和作用存在误解,这也影响了业委会的有效运作。 小区革命:业委会的成立被视为一场由业主发起的小区革命,打破了原有的小区管理格局,这种变革带来的冲击和不适应也是业伪会增多的原因之一。 猫变老虎 谣言喇叭的力量 AI生成 本号创意 以点带面:业伪会是否真的变多,其实这是个问题。现在感觉变多,可能因为,很多物业不喜欢业委会这个组织的存在,个别物业企业,乃至个别物业协会都开始组织、拉拢个别自媒体,大肆宣传炒作个别业伪会案例。意图让广大业主觉得,业委会和物业一样了,甚至把业委会抹得比物业更黑,才觉得过瘾!才能乱中取利。 另外,也有少量业主抹黑业委会,因为业委会执行多数业主决议,少量业主因此私利有受影响的,肯定不会为业委会写赞歌,所以对业委会骂骂咧咧也是有的。 预期过高:毋庸避讳,多数参与竞选业委会的业主,都是小白开始,缺少指导和帮助,工作不够严谨,工作不够下沉,也是有的,不代表一定就是业伪会。 小区管理,犹如治理小国,专业的物业单位都干不好,让业委会一上来就要干得完美,也是不现实的!给与耐心,业主积极参与和支持,多数业委会肯定能一步一步走向正规。 二、避免产生业伪会的五个妙招 加强对物业本身的规范和监管,是第一位的。能让物业好好服务,让物业成真正良心大管家,做到不贪不占、勤勉尽职,颗粒归仓,就是真监管。真以为业主们想要成立业委会吗,没有薪资还承受重压,成立业委会是业主们被迫的选择而已! 本末倒置 虚幻的根基 AI生成 本号创意 就好像,指望监理整治施工,结果呢,监督难干成的事,想让监理干成,这是一厢情愿;于是乎,再代建、全咨......各种花样频出,但好似作用甚微。所以觉得业委会干不好,再换物管会、居代业、红色物业、D建引领,可能也是没找对靶点的隔山打牛!业委会和监理,都是住建的产物,目前都进退维谷,生存尴尬,真的好神奇! 但是也得按其思路,对如何避免成立业伪会做如下建议: 加强监管:加强对业委会的监管,确保其依法依规运行,同时建立投诉和举报机制,让业主能及时反映问题。 明确职责:对业委会职权进行明确规定,让业主清楚业委会,减少误解和冲突。 提升透明:业委会定期公开工作和财务状况,增加透明度,接受业主监督。 强化培训:对业委会成员进行培训,提高法律意识和服务能力,避免不懂导致违规操作。 促进沟通:业委会应主动了解业主需求和意见,建立良好互动关系,增强业主对业委会信任支持。 促进长效:让兢兢业业做事的业委会人,能光荣而骄傲,能有荣誉感和幸福感,让他们能持久做事,为他们保驾护航,这个也是应该有的。 总之,要避免业伪会的产生,根源可能不在业主,须从源头治理,或从规范始作俑者抓起,头痛医脚可能不是好办法! 发布于:浙江省
|